貓討厭水,卻又愛吃魚,這兩個刻板印象彼此矛盾。儘管到了現代,這個毛茸茸的家中統治者可以一邊享受貓奴們奉上的食物、一邊保持乾爽,但自古以來,野生貓科動物似乎願意弄濕自己的爪子,只為了抓到美味的魚當點心。
這樣的矛盾只是條線索,顯示隨意假設所有貓都討厭水是一種錯誤,加州 Joybound People & Pets 救援與獸醫服務中心的獸醫行為學專家威拉妮·松(Wailani Sung)這麼表示。「我認為當我們這樣一概而論時,其實對動物是不公平的,」她說。「貓也是獨立的個體。有些貓喜歡水,有些則不然。」從這個角度來看,貓其實與狗並無太大不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獸醫行為學專家卡羅·西拉庫薩(Carlo Siracusa)說:「我們常以為貓是種獨特的生物,不喜歡水,但事實上有很多狗也不喜歡水。」
事實上,並不是全部的貓都討厭水,也就是說他們對於水本身並沒有與生俱來的憎惡或恐懼感。貓也是有個體差異的生物,有些貓討厭水,有些則不討厭。如果你的貓屬於前者,也就是討厭水的類型,以下是幾個他們對於水產生排斥感的原因。
1.遺傳演化
進化確實對我們有幫助,但對貓咪來說卻不是這樣。我們家中養的貓都是從沙漠中的祖先,也就是非洲野貓進化而來的,這些野貓喜歡乾燥的環境,比如沙漠,水源像沙漠中的綠洲一樣稀有。同屬貓科動物的如美洲虎和老虎,為了生存學會了游泳,但家貓的祖先卻對它們說:「我們不需要。」非洲野貓從來沒有需要學會適應水域,即使是為了生存也不需要。因此,貓對水的恐懼,已經深深植根於他們的生存本能之中。
有趣的是,像是斯芬克斯貓(Sphynx)、東奇尼貓(Tonkinese)、挪威森林貓、緬甸貓(Burmese)與暹羅貓(Siamese)這些起源於濕潤氣候國家的品種,對水的容忍度通常較高;反觀像埃及貓(Egyptian Mau)或波斯貓這類起源於乾燥地區的品種,對水則比較敏感。貓大約是在 12,000 至 8,000 年前被人類馴化的,但古代人並不會幫貓洗澡。幫貓洗澡其實是近代才出現的習慣,因此家貓還沒經歷足夠的時間去演化成「喜歡水的動物」。
不過,與阿拉伯野貓不同的是,許多野生貓科動物其實很喜歡泡水。像是老虎、花豹、美洲虎、獅子和豹貓等,常會泡在水中來降溫,甚至利用水來獵捕獵物。
2.不愉快的過去經驗
對許多貓來說,在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接觸水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不幸的是,貓接觸水的經驗往往是被強迫的,貓咪討厭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來自過去所經歷的負面事件。例如,可能你的貓曾經玩耍時不小心掉進浴缸,對水產生恐懼的記憶,從此開始避免與水接觸;當你的貓不小心弄髒了自己,即使他不願意,你也可能不得不給他洗澡;許多飼主會把水當成懲罰工具。用噴水的方式來訓練貓咪,的確有可以阻止他們跳上櫃子、抓沙發或咬電線的效果,但當你用噴水懲罰貓時,其實就是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水=討厭」的聯想。結果就是,除了喝水之外,貓會開始討厭一切形式的水。
如果他不喜歡這樣的經歷,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濃度可能會上升,特別是在使用蓮蓬頭噴水的情況下。這種壓力反應持續下去,可能會導致慢性的恐懼和焦慮,並在未來每次聽到水聲或看到水時反覆被觸發。
如果你的貓還年輕,儘早用正面的方式讓他接觸水,會有所幫助,這樣建立正向的連結,也能提高日後不討厭水的可能性。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你也可以考慮「無水洗澡」的選項。
3.水帶來不舒適感
儘管對於只待在室內的貓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實際的問題,但他們出於本能,仍然可能會因此而排斥水。貓咪在水中會有被困住的感覺。就像你考試時、面對上司時,或面對親戚過年過節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啊?」時那種緊張感一樣。當貓被放進水裡時,進化而來的恐懼感加上不適,會讓他們失去控制,變得更加焦慮。由於貓咪是控制狂,水讓他們感到自己無法掌控,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還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貓會避免跳進浴缸,卻又樂於玩弄身邊滴水的水龍頭,甚至不害怕靠近裝滿水的浴缸,把爪子伸進去沾濕,因為在這些情況下,貓擁有更多的掌控權。畢竟,他們仍然穩穩地位在乾燥、安全的地面上,隨時可以離開,但是如果處於滑溼的表面上,水還不斷地從上方淋下來,濕透毛髮、進到眼睛裡、讓身體變重,這種感覺足以讓貓的本能徹底失控。
另外一方面是,貓毛會吸水,這會讓他們的毛變得沉重且不舒服,濕掉的貓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乾,而貓通常不喜歡自己保持濕漉漉的狀態。濕掉的貓毛還會讓貓的行動變得笨重,降低他們的靈活性而不易逃避掠食者。此外,濕掉的貓毛也可能讓貓的體溫下降,使他們感到寒冷,甚至有罹患失溫症的風險。
4.水的溫度
貓可能並不是討厭水本身,而是討厭水的溫度。有些貓可能不喜歡冷水,但可以接受溫水。你可以想像一下泡進溫暖的浴缸,和跳進冷水池之間的差別。對貓來說,後者會讓牠們感到震驚,甚至可能產生不小的壓力反應。一般來說,貓喜歡溫暖的環境,就像我們喜歡熱咖啡一樣,他們的理想體溫大約是華氏 101 度(約攝氏 38 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看到他們在陽光下休憩小眠。即使對我們人類來說水是溫的,對貓敏感的皮膚來說也可能太冷,當你把貓咪放進看似溫暖的水中,溫度的驟變會讓他們本能地從水中逃離。
5. 水的氣味
貓的嗅覺非常敏銳,任何氣味上的改變都可能讓他們感到不安,即使我們可能聞不到,事實上,貓的嗅覺大約是人類的 14 倍,他們鼻子裡有多達 2 億個嗅覺感受器,而人類大約只有 500 萬個。
自來水中的化學物質也會產生特定的氣味,而貓敏銳的鼻子能立刻察覺出來,這股「水味」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乾淨,而是刺鼻,這讓他們更加討厭水。偶爾把爪子伸進去沾一下還可以接受,但要讓牠們整個身體浸泡在一種跟他們熟悉的毛髮氣味完全不同的液體裡,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牠們對洗澡產生抗拒。
另外,我們也都知道貓會藉由舔毛來保持清潔、調節體溫與促進血液循環,貓醒著的時間有 30~50% 都在梳理自己,但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這樣能讓他們盡可能沒有氣味,避免被掠食者發現,整理好的毛髮就像一件無形的隱形斗篷。當毛髮濕了,不但會掩蓋他們原本身上「無味」的自然氣味,還會讓貓毛感覺變得陌生、難受,使得他們又需要多花些時間來重新打理自己。
6. 水的聲音
有些貓奴表示,他們的貓並不特別討厭水,但卻對像是水龍頭或淋浴這類流動的水,表現出不合常理的恐懼。這些貓可能不介意自己弄濕,但對水流聲感到焦慮,無論是水龍頭流動、水花濺起,還是水滴下落在水槽的聲音,這些聲音對貓來說都很刺耳、很恐怖。即使對我們只是細水聲,對貓來說可能像雷聲一樣。這一切都加劇了他們的感官超載。「噪音恐懼症」在貓咪之中是非常常見的問題,通常這與幼貓時期缺乏社會化經驗有關,如果幼貓從未接觸過日常生活中的聲音,例如人類的說話聲或其他動物的聲音,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對各種聲音感到害怕。
另外,貓咪也可能在成貓後才開始對聲音產生恐懼,原因可能包括:曾有不愉快的經歷、聽力問題,甚至是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類似人類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障礙症候群」)。
如果你的貓怕的是流動的水,而不是靜止的水,那麼他也有可能對其他聲音感到恐懼,例如:煙火、狗叫聲、打雷、吹風機、吸塵器,甚至是像攪拌機這類的廚房電器。
7. 不喜歡新體驗
貓是喜歡規律生活的生物。仔細觀察你的貓日常生活,你可能會發現他們遵循著一個非常嚴格的生活安排,從睡覺到梳理,再到進食和玩耍,他們對於所有喜愛的活動都有著固定的時間。即使是微小的改變,像是改變貓咪的生活環境或日常,可能也會讓他們感到壓力。不管對你來說改變多麼微不足道,像是為房間新增一件家具或換了新品牌的濕食,都可能讓貓咪陷入焦慮,更別提迎接新生嬰兒或小貓進入家中。
除了通過大聲叫喊表達不滿之外,研究還表明,貓咪會做出極端反應來表達對變化的不滿,甚至會假裝生病。如果你發現貓咪因為環境變化或新經歷而表現出異常行為或焦慮症狀,記住他們不是在故意讓你不高興。相反,重要的是要找出幫助他們度過這些情況的方法。
理解貓咪對變化的抗拒後,你就能更容易理解為什麼貓咪也不喜歡新經歷。例如,當貓咪第一次洗澡時,他們可能會非常討厭這個經歷,僅僅因為從未遇過類似的情況,他們害怕的是那些無形的事物和未知的挑戰。所以,如果你有需要給貓咪洗澡的時候,最好是讓他們一步步習慣這個概念,也不會把洗澡當成一種威脅。
- - -
最後,為什麼貓不喜歡水?每隻貓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但一般來說,貓咪討厭水主要是因為他們排斥改變,且對失去控制感到不安。那麼,可以訓練貓喜歡水嗎?答案是當然可以,你確實可以訓練貓咪喜歡水。雖然「貓真的討厭水嗎?」這個問題有點複雜,答案也因貓而異,但只要方法得當,你可以讓貓咪對水產生好感,甚至學會欣賞它。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項訓練最好從貓咪還是幼貓時就開始。